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匯編4篇
時間:2024-02-21 10:10:19 瀏覽:46879
我們都知道,中文就是漢語與漢字,經歷了3000多年演練變化的語言文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維文字,可以表音、表意、表形,是現階段人類文明中最穩固也是最先進的語言文字。在《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中,作者辜鴻銘講述了他對中文的一些獨到的認知與理解。
作者認為“漢語史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必定戰勝英語”,并從思維速度、發音、構成組義等角度進行了論證,真實誠懇令人折服。但我卻對自己提出了一個疑問,我們到底為什么要學中文,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優秀的語言,還是因為它是最博大精深、最先進而學習它?對我而言,我的理由有三:
中文,是一個中國人的象征。它代表了你的歸屬、你的身份,更像是一個標志。這不僅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個民族。中文,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根。舉一個很平常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跟隨父母背井離鄉,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沒有及時教他關于他的民族文化的東西,如方言、歷史、習俗,段時間來說他還可以說那里是他的家鄉,是他的歸屬之地,但久而久之,一代代地過去,當他的子子孫孫再回過頭來,除了血脈,他們已經喪失了全部可以標志他們家鄉身份的東西,或許也可以說他們已經有了一種新的文化,一種新的傳承,新的身份,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地方出來的他們了。這就是原始歸屬的喪失,文化標志的一種丟失。中文,它并不像護照、身份證等具體的一個物體,證明你的來源地、你的身份,它更像是一種無形的、如中國心一般的精神上的東西,別人或許不知,但只有你自己明白中文在你心中的烙印深淺,只有自己在明白自己的歸屬。我學習中文,因為我仍想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人。
中文,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它記錄了中國的文字系統,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并且在不斷的發張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對聯等文化,還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試想如果不學習掌握漢語與漢字,如何能夠真正體會、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赡苡械娜藭岢鲆蓡?,連古代的.文言文都可以用白話文進行翻譯,中文也可以通過翻譯成其他的語言進行學習交流,理論上是如此,但是真正對比過兩者的同學應該知道,就算你如何精妙的翻譯,與自己用原來的語言明白的文化內容肯定還是有一定差異的。這就像是一個需要驗證的傳承一樣,要想得到其真正的傳承,就必須有一個相對應的鑰匙,才能通過考驗。中國文化也是一樣,你必須學習中文,你才能真正的窺視到它的“博大精深”之處。
這就是看了辜鴻銘這本書的一些對中文的觀點后,對自己所提出來的提問以及解答,或許解答的還不是很充分,很透徹,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給自己一個繼續前進的理由,一個支持下去的信念。
中國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中國人的精神與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閱讀了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讀了之后,受益匪淺。
讀了此書,不得不佩服辜鴻銘先生的文化修養,于是我上網搜了有關他的資料。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他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二十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
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辜鴻銘先生用他對中國的理解,向世界宣揚了儒家思想,闡述了他眼中的中國人。
“中國的人性類型給你的整個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文雅?!边@是辜老對中國人性格的描述,他還引用了一個例子,他曾在某個地方讀到一位在兩個國家都住過的外國朋友的評論說,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討厭日本人,而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喜歡中國人。不知道對日本人的這種評價是否真實。但他認為但凡在中國生活過的人都會像他一樣贊同對中國人的評價。相對西方人的張揚,追求個性,我們中國人更多傾向于中庸之道,溫文儒雅,彬彬有禮,給人一種不溫不火之感,親切而沒有距離感。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影響深遠,但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巨大沖擊,中國傳統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風愈烈。西方節日,情人節,圣誕節氣氛十足,重陽節,中秋節,元宵節卻越來越冷清,我們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穿的是“破”褲子,哼著大多數中國人聽不懂的rap。
我國當前社會,無論是學校的教育,還是社會的教育,都淡化了傳統文化的學習。從小學一直到大學,英語教育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大學里英語成了必修課,英語學分占的比列也比較重,考四六級更被我們大學生視為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我們的《現代漢語》、《大學語文》在很多的學校都處于選修課的地位,有的學校甚至連這樣的選修課都沒有。這些現象很值得我們反思。
辜老的書對中國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辟,然而,有一些觀點我是不太認同的。他贊同忠君思想,他贊同納妾制,用茶壺和茶杯生動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關系。時代不斷進步發展,我們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現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新時代的女性不應該像古代女人一樣將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應該擁有自己的事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為社會做貢獻。
《中國人的精神》一書的主旨,是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論。它是一戰前后也就是五四時期世界范圍內興起的東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也許如今的中國人不再像是辜鴻銘所寫的那樣,可是設想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就可以感受到一個固執癡狂的學者以洞透世情的老辣與火熱純凈的童心堅守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情懷。這個倔強執拗又特立獨行的人,用他的尖銳老練的文章展現出他對西方文化利弊的獨特分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褒揚和推崇,對同胞們去親就疏,去傳統而就舶來的行為之痛心與責備,通過這本書,通過其特有的“理性激情”滿滿地宣泄出來。
在這本書里,辜鴻銘把中國人所有的行為都歸結為精神的附屬品。在他的另類推論里,認為人類自身的自私與怯懦產生了商業主義,從而造成了英國的群氓崇拜的泛濫,導致了德國的強權崇拜教和軍國主義,并最終促成戰爭的爆發。而控制軍國主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道德力量。而中國文明中的這種使軍國主義失去必要性的道德力量,便是“良民宗教”。
那么,中國人的精神究竟是什么?辜鴻銘認為,“中國人的精神第一個就是紳士性,紳士性并不是天性軟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沒有強硬、苛刻、粗魯和暴力,真正的中國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沒有粗野;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丑陋的,但它的丑陋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沒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愚昧的,但愚昧之中卻并沒有荒唐;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卻并沒有邪惡?!弊髡哂纱送普摮鲋袊说牡诙N精神就是強烈的同情心,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生活在強烈的同情心之中,這是一種心靈的生活,也是一種感覺的生活,這是由于中國人把身體作為一個有機體而產生的自覺或不自覺。由于真正的中國人過著一種感情的或受人類影響的生活,可能有時會被人說成忽視了應該做的事情。辜鴻銘在書中還談到了中國的語言。中國的語言在他眼里是一種心靈的語言,它是用心靈思考和使用的,而不是像受過理性教育的"歐洲人那樣用大腦和智力來使用。他還認為真正的中國人過著成年人的生活而具有孩子的心靈,也就是說,真正的中國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靈和成人的頭腦的人”?!芭c其說中國人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不如說它是一個永不衰老的民個“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這個“像孩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民族,對于抽象的、刻板的科學技術當然是沒有興趣的。
而且在書中,多是中西比較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辜鴻銘在把中國文明和歐洲現代文明進行比較的時候得出這樣的結論:現代歐洲的宗教,使他們的心靈而不是頭腦得到了滿足,哲學使他們的頭腦而不是心靈得到了滿足。西方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作者也認為,作為群體的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嚴肅的歐洲式的宗教,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廟宇、寺院和道觀更多的是邊緣化了的消遣娛樂的場合。然而,與其說沒有宗教,還不如說中國人不需要宗教。辜鴻銘認為儒學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給人以正確的國家理念,并把這種理念上升為一種宗教。儒家的哲學和倫理體系,是可以代替宗教對人類社會和文明產生影響和教化作用的,是這種人類社會與文明的綜合體儒學取代了宗教。
這本書雖然有著一些比較偏激和迂腐的主觀思想,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全書去感受辜鴻銘在時代之下的不安與期盼,去了解中國人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拓展一些關于中華民族與中國國家在哲學及政治層面的理解?!叭绻f中華民族之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但愿“中國人的精神”的思考與探索之路能夠一直走下去。
讀完了辜老先生的兩冊《中國人的精神》以后深有感觸。讀到精彩之處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大叫暢快。讀到晦澀之處會反復揣摩,反復掂量,讀到精髓之處會理清思路、比較我的想法與他有何異同,有時候,會有所保留的接受他的意見,有時候,我理解,但是不接受。
很久沒有這么認真的讀一本書了,感謝黨校培訓推薦的書目。雖然前前后后用零碎的時間讀了很久才讀完,但是真的很有啟發,也學到了許多偉大的思想跟一位師兄說我想沉下心來讀書了。用我剩下的大學時間做真正有意義的事,也許這也是辜老先生帶給我的吧。今天看到有同學拿著書從圖書館出來一副沉浸其中的樣子,突然覺得這樣做學問,才是我向往的。不過,誰又能知道呢,年輕又膚淺的我,想法時時會變吧。但是最近常常想起小時候讀書時那如饑似渴的感覺,長大后被各種世俗的事情沖昏了頭腦,都忘記要好好讀書了。
下面想以摘錄書中的句子為開場白開始我的讀后感
看這本書看到現在,有一段話始終是我的最愛,每每讀到心中都十分感動:
“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丑陋,但丑陋中沒有丑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并無好斗和囂張。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愚蠢,但愚蠢中并無荒謬。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中并無陰險?!?/p>
我不知道辜老先生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番話的,在有人看來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在有人看來是真實的寫照,在有人看來是為了激勵國民宣揚我國,在我看來,是老先生自身一種骨氣的寫照。從旁人對他的描述中可以發現,辜老先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怪人,他在中國的牛津運動中搖旗吶喊,保護中國千年的文化不被康有為等人毀掉,而與他一起的那些翰林院的學士們則被現在的歷史書稱為迂腐的保守派?;逝?,盡管他們的目光確實有所狹隘,但是我們誰又能確切地說康有為等人是成熟又真心的呢?長久的處于一種說辭中的我們,殊不知辜老先生為了真正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流逝痛心疾首,為世人,尤其是他所說的暴民,對君主的誤解和反對是多么的憤怒。我常想,也許我們從來沒有從光緒或者慈禧的角度想過他們的處境,在國家的生死存亡之際,一人或兩人的力量能有多大,能將運轉了幾千年的封建機器重新翻新使之再次煥發生機呢?也許,是眾多人的庸庸碌碌導致了歷史的悲劇,而這一條鏈條上最關鍵最扎眼的是位于最頂層的皇室罷了。
回到剛才的話題,即辜老先生的骨氣和氣節。從整篇文章中流露出來的中國人的精神其實有一大部分是老先生的真實寫照。清高或者說驕傲,其驕傲程度不亞于現在歐洲人輕視外來人種的程度,這與歷史書中講的中國人自奉為天朝上國有很大相似之處。但是,如果他以相應的禮節被尊重,他并不介意客人說一些他不贊同的觀點,他的驕傲還體現在民族氣節上,他說:“他們(外國人)以為他們只消招招手,我們就得來?!钡遣坏玫阶鹬?,他絕對不會低頭;守舊或者不隨波逐流,他一直留著長辮子,他說那是一個標記,是中華末了的一個代表;自戀或者自負,他熟練運用英文德文等,了解各國的哲學,嘲笑美國是一個沒有哲學的國家,他有廣博的.學問卻沒有聰慧的學生來求知,他滿懷抱負,但始終覺得沒有得到重用。英國小說家毛姆在拜訪他的時候,細致的描繪了他的容貌、言行,現引用辜老先生贈與毛姆的一首小詩:
你不愛我時:聲音甜甜,煙波含笑,素手纖纖;待你愛上我時:聲音卻變得凄楚了,滿眼是淚,睹目痛惜。
傷心啊,傷心之愛使你不可愛。我渴望歲月飛逝,那你就會失去明亮的雙眸,桃色的膚肌,和你青春所有灼眼的神氣。
到那時我依舊愛你,你才會珍惜我的癡情。令人羨慕的年華轉瞬不在,你已然失去了明亮的雙眸,桃色的膚肌,和你青春全部誘人的神采。
唉,我不愛你了,即便你上心我也無心再愛。
辜老先生受德國影響較重,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現歌德的話語,在他關于中國不需要宗教的闡述中,講到歌德的話:誰有科學與藝術,就也有了宗教。誰兩樣都沒有,就須有宗教。哈,這是多么大的諷刺。一部分傳教士們自以為是的闖進我們神圣的國度,口口聲聲說要給我們信仰,殊不知這種文化侵略對我們千年來的孔孟文化是沒有任何撼動的力量的;現在有些新中國人民睜著大眼說中國人沒有信仰,缺少宗教,那我請問你們學過的論語、三字經不是給了你們做人最基本的規則了嗎?你們的父母不是一直在給你們最基本的供養和關愛嗎?你們還需要什么宗教和信仰?!沒有宗教我活得很好,我周末有一個上午的時間可以休息或跟家人在一起,還有什么比快樂的過一生更重要呢?有人說犯罪是因為缺乏信仰,有人說自殺率升高是因為缺乏信仰,有人說人在無助時需要信仰,我說,放屁。
我想,關于辜老先生對于應保留君主制的觀點,我不能茍同,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是一家之言,對于辜老先生關于慈禧的觀點我也是當做補充歷史知識,但是對于他對宗教的看法,他對于中華民族深邃精神的理解和強烈維護,我是深深的贊同和感動。其實從理想的層面上說,傳教士和警察都是沒有必要存在的人類社會的產物。